西医看病 中医看人

时间:2014-11-20 15:29来源:淄博延强医院录入:黄衍强点击:次 
  张店一位中学老师,天一热身上便痒了起来,一会儿这里起疙瘩,一会儿那里起疙瘩,她去几家大医院做了一大堆检查,吃了不少抗过敏药,也涂了不少外用药,但总不见好。2013年夏天,她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淄博延强医院,我让她服用防风通圣丸,几天后感觉马上好多了,原因是排出了体内的湿热。
  西医看的是病,中医看的是人。在西医临床诊断上,只有符合病理指标,才能诊断为某种疾病。如果只是感觉不舒服,在临床上还不能诊断为“病”。中医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,根据患者症状辨证施治。等到体内出现明显病变,病象彻底显露,正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所言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。”病入膏肓,扁鹊在世也回天无力。在医院经常听到这样一句玩笑话: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,中医让人稀里糊涂地活。治病一味的追求指标正常,结果命没了,这样的治疗有什么意义?
 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。但在现实中,很多人觉得中医不科学,不如西医精确,不愿意去看中医,无形中将中医边缘化。
  我认为,中医药发展滞后的原因在于,当今社会西方医学占据主流,很多人习惯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。政府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时,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中医药的特点和规律,人为地给中医药发展制造障碍,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。虽然中医药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,但由于中医人才匮乏,很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却看不上中医。再加上针灸、拔罐、推拿等中医诊疗项目多数面临亏损,基层中医药机构萎缩,人才青黄不接。素以“简、便、验、廉”而著称的中医药,却没有用武之地。
  西方医学中的预测、预防和个体化治疗,与2000多年前《黄帝内经》提出来的“治未病”不谋而合。中医“治未病”,包括未病先防、已病防变、已变防渐等多方面内容,不让风起于青萍之末,牢牢掌握防病治病的主动权。同病异治、辨证施治、个性化治疗更是中医所长。尽管各种高精尖设备和仪器在西医临床上使用,但临床医生还是经常用到“大概”“可能”“期望如此”这样的不确定术语,原因就在于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太复杂多变,很难用一种检验技术、一项结果报告来论定。目前临床上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都只是诊断,预测的功用很小。而个体化方案是医疗之本,更为医疗之难。
  我国近年来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,以前以传染性疾病为主,现在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。慢性病“井喷”,“癌症地图”不断扩大,中医在预防保健中的地位越发突出。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首次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其中,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逐渐扩大。从“管病”到“管人”,从“治已病”到“治未病”,医学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。在这方面,中医药可以大有作为。(黄衍强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建设路688号 YanQiang.Net CopyRight 2010-2018,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533-5180730 5161706 传真:0533-5164641 邮箱:yanqiangyiyuan@qq.com
淄博延强医院版权所有鲁 ICP备12018454号-1
鲁ICP备1201845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