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生真正的辛苦,病人永远不会知道 ——唐山出诊纪实之一
五月四日,我和淄博延强医院的孙崇林主任到唐山出诊。坐了半天的火车,又看了半天的病号儿,急匆匆吃过晚饭,回到宾馆就都睡着了。半夜醒来,打开微信,看看朋友圈,才知道我们忙碌了一天,却错过了一个重要节日——五四青年节。
朋友圈儿里,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,都在说着一个话题——青春。这个话题让我再也难以入眠,看着劳累了一天正在鼾睡的孙主任,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句话:“我们虽然错过了‘五四’,却没有错过青春。”
我和医院的同仁共事多年,但如果不是这次和一位医生一起出诊,怎么也体会不到医生这一职业是多么辛苦。一路上,我几乎和孙主任说不上几句话,他的手机铃声总是在响。一会儿是微信的嘀嘀声,一会儿是电话的音乐声。病人在微信里向他询问病情或发送症状,让他开方;在电话里问他吃什么感冒药,或询问最近的身体症状是怎么回事。他处理完一个人的事又处理另一个人的事,我在一边看着都感觉闹心,而他却像与病人面对面交流一样,面带微笑,那么耐心。
▲抓拍于淄博到唐山的高铁上。
即便是下了火车后,坐在唐山抗癌乐园马莉园长接站的汽车上,和马园长简单地语言交流之后,便又还不停地忙开了手机。在午饭的过程中,他的手机仍然在响,他仍然在忙。住进宾馆,在中午休息的几十分钟里,他的微信滴滴声还是一个接一个,我实在受不了了,就让他把微信调成了静音。我这才躺下来,休息了一会儿。
▲抓拍于淄博到唐山的高铁上。
当天下午,他接待了七个病人,却用去三个多小时的时间,平均半个小时才看一个病人。有的病人一个小问题反来复去地问了多次,他也就不厌其烦地复来反去地解答了多次。他总是在说,好不容易出诊,病人需要的是和他交流,他要把病人的疑问消灭在出诊的过程中。
了解孙主任的人都知道,他有两个名字。一个叫孙崇林,一个叫张利锋,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么两个名字。即便是和他共事多年的我,也从来没有问起过具体的原因,只是沿用了我最初接触他时他用的名字——张利锋。我这个人是思维定势很强的人,即使现在都叫他孙主任,我还是一直叫他张主任。直到我和他谈论起对待这些反来复去的病人的态度问题时,他才伤心的说起他小时候的经历。在我看来,他对个别反来复去寻问一件事的病人的耐心,就是对其他等待看病病人的不尊重;而他却说,他会一视同仁,只要后面的病人需要,他同样会有耐心。
▲抓拍于唐山抗癌乐园。
谈起他的祖辈,是最令他骄傲的事情。他的老爷爷解放前是一位商人,明面上是在苏州做生意,而暗地里却在为共产党做事情。到了他爷爷这一辈,老爷爷的祖产都公私合营了,爷爷只是在南京做了一名普通工人;而他的生父则留在了老家做农民。在他很小的时候,生父和其他社员一起用独轮车往地里推粪肥,在路过一个堤坝时,别人的车都顺利地过去了,生父的车却从坝上翻了下去,套在脖子上的车绊把生父一起带入沟中,扭断了颈椎,没过几天就去世了。为了生存,妈妈带着他和姐姐改了嫁。
后爸是一个结过三次婚的人,家里还有好几个孩子,因此到了这个家庭后,他很少吃过饱饭。为了他和姐姐在继父心中的地位,妈妈任劳任怨,一天到晚忙个不停,操持着这个家。没过多久,妈妈得了癌症,很快就去世了。有很长一段时间,他有了要出家的想法,是黄衍强院长收留了他。他在医院干过药房,打扫过卫生,后来跟着黄院长学习中医,因此才成为如今的孙大夫。因为这个原因,他一直把医院当成家,把黄院长看作是自己的再生父母。
孙崇林热爱他的病人,打心眼里同情他们,视病人为亲人。每每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,他都会想到母亲,想到要为他们做些什么。就这样,大家越来越喜欢他,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,他的医术也越来越高。
▲抓拍于唐山抗癌乐园。
孙崇林是个有毅力的人,我经常见他在忙碌的看了半天病人后,中午却不到食堂吃饭,他说他是辟谷,而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瘦下来。后来和别的同事讨论起这件事,才知道因为他出生在农村,又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,所以他舍不得浪费一粒米,一叶菜。家里如果有剩菜剩饭,他舍不得扔掉,都要把它们吃进肚子里。
他虽然这么节省,但对病人却很大方。曾经有一个经他治疗过的脑肿瘤患者,从开始不能走路,到后来慢慢的能够行走。几个月时间,病人单靠中药就能走路了。疗效这么显著的病人,有一段时间却没有来医院。后来他才知道,这个病人家里出了事故。病人的老公在喝醉酒后上坡烧荒,却玩火自焚,烧伤了自己,她只能每天侍候他,哪里还顾得上到医院治病!得知这种情况,孙崇林带着家长到了病人家里,在安慰了老人后给她留下500块钱。
▲抓拍于唐山抗癌乐园
一个好的医生,是知道感恩、把病人挂在心上的人。他可以错过一切,但决不会错过本分!
常听病人客气地说医生辛苦,那只是看的表面,看的是医生给病人看病的那一会儿;医生真正的辛苦,病人永远不会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