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《伤寒论六经串解》的学习方法

时间:2014-04-18 15:48来源:淄博延强医院录入:admin点击:次 
 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,我做了如下的尝试,现提出与大家交流,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。
  学习新的内容分三步进行:
  一、浏览:把学习的章节只做大概的浏览,脑子形成一个框架。
  二、细读:采用框架记忆法先记住题目,然后再逐渐把详细的内容填充进去。
  三、复述:把所学的内容争取先把框架背诵出来。
  这三项中,第二条是重点,现在把我们学习李克绍《伤寒论六经串解》的内容,用这样的方法体验如下:     
  第一篇:太阳病串解,第一遍只记住这一节有四个内容:1、太阳和太阳病;2、太阳病的分类和治疗;3、太阳病的兼证、夹证、变证;4、汗法综述。
  再分别采用框架记忆法,把这四项的内容填充进去。
  一、太阳和太阳病:
  1、太阳:太,是大的意思。人体的面积,以肤表为最大,所以肤表之阳称为太阳。
  2、太阳病:太阳主肤表而统荣卫,所以外邪中于肤表之后所引起的荣和卫的病理反应叫做太阳病。
  二、太阳病的分类和治法:
  1、发热恶寒,无汗,叫做太阳伤寒,治疗用麻黄汤。
  2、发热恶寒,有汗,叫做太阳中风,治疗用桂枝汤。
  三、太阳病:(一)兼证  (二)夹证  (三)变证
  (一)兼证
  1、伤寒脉浮紧、身疼痛、不汗出而兼见烦躁的,是阳气被郁太重,用大青龙汤。
  2、兼项背强几几的,是邪入经输,无汗用葛根汤,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。
  3、中风兼喘的,用桂枝汤加厚朴、杏仁。
  (二)夹证
  1、身体痛烦,不能自转侧,脉浮虚而涩的,是风中夹湿。小便不利,大便不能成硬的,用桂枝附子汤。
  2、小便自利,大便成硬的,用去桂枝加白术汤。
  3、关节疼痛,小便不利,或身微肿的,用甘草附子汤。
  4、伤寒表不解,发热而喘、咳,是夹水气,用小青龙汤汤,解表兼散水。
  5、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、无汗、心下满、微痛、小便不利的,是心下夹有水饮,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。
  (三)变证
  太阳病的变证,有的是自然演变的,称为“自变”;有的是治疗不当而造成的,称为“治变”。
  1、自变
  (1)愈 愈也是变。
  (2)将愈 是变轻了,分伤寒变轻和中风变轻。
  伤寒变轻,是由整日的发热恶寒,变为间歇发作。一日二三度发,面有热色的,用桂枝麻黄各半汤。若仅仅是日再发,面无热色,是表邪更轻,改用桂枝二麻黄汤一汤。
  中风变轻,是由整日的发热汗出,变为间歇的发热自汗出,这仍是卫气不和。可在估计其将要发热汗出之先,服桂枝汤发汗。也有发热已不明显,却常自汗出而不愈的,也是病在卫分,也用桂枝汤。
  以上都是将愈未愈时的残留症状。
  (3)水液的代谢异常 在三焦气化本来就不很充实的患者,在患中风过程中,由于常自汗出,或患伤寒后经过发汗而表仍未解,都可能进一步减弱其决渎的功能,使水但能上行外泛,而不能充分的下输膀胱。但这又不能泛出体外,就必然停留体内而形成蓄水证。蓄水形成后,其主要症状是小便不利、消渴,甚至水入即吐,形成水逆。表证未解,也必兼有脉浮、微热等。应用五苓散温通三焦,化气行水,表里两解。
  (4)血的循行异常
  上述之衄,就是血行异常。除此以外,又因足太阳膀胱的经脉,络肾属膀胱,所以太阳经中之热,有可能循经入腑,结于下焦膀胱部位的血分,形成蓄血证。血结在小腹部位,便会出现小腹硬满或拘急、小便不利、如狂或发狂等症。小腹拘急,其人如狂的,其血尚未凝固,有可能自下而愈。不自下的,必须用桃核承气汤下之。小腹如果不是拘急,而是硬满的,是血已凝固,不攻不能自下。其人发狂的,用破血重剂抵挡汤攻之。尚未发狂的,可以峻药缓攻,改用抵挡丸。
  (5)转属 是病已离开太阳,转入另一经。出现往来寒热、胸胁苦满等症的,是转入少阳。出现濈然汗出,大便秘结等症的,是转属阳明。
  2、治变分为伤正和邪陷两类
  (1)伤正 
  伤阳 伤阴 阴阳两伤   
    伤阳轻的,只是阳气轻微受挫,其向外的气机未变,这样就仍当解表。
    如“下之后其气上冲者”、“微喘者”都是。这仍当用桂枝汤解表,只是喘者当再加厚朴、杏仁以宣降肺气。
    又如下之后“脉促胸满”者,是阳气受挫较为重些,外邪已接近内陷的边缘,用桂枝汤就得减去酸敛的芍药,使之更有利于宣统胸阳。
  又有发汗太过,遂漏不止的,是伤了肤表的卫阳,当用桂枝加附子汤。加附子的目的,是助卫阳以固表止汗。以上这些方剂,还都没有越出桂枝汤的加减范围。
  伤阳重的,则多表证消失,转虚转寒,甚至阳虚不能温化而导致水饮内动。
  例如出现“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欲得按”的,是心阳虚,用桂枝甘草汤壮心阳。
  心阳伤而兼有烦操,或甚至惊恐的,则多有火劫所致,兼烦躁的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;变惊狂的,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。
  发汗后腹胀满的,是脾阳虚而气滞,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建中除满。脾阳虚而吐逆不止的,用甘草干姜汤温中。
  汗下后下利清谷,是伤脾肾之阳,用四逆汤温脾肾。
  汗下后昼日烦操不得眠,夜而安静的,是阴盛格阳,用甘草干姜汤引阳归阴。这都是平素体质不同,那一脏的脏气不足,就会出现那一脏阳虚的症状。
  因阳虚而水饮内动的,多是伤及脾、肾之阳。因为脾主散精,肾为水脏,所以伤及这
两个脏时,就会导致水饮为患。
  例如:吐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,就是脾阳伤不能散水而形成的。
  又如:发汗后,其人仍发热,心下悸、头眩、身瞤动、振振欲擗地的,是肾阳虚而水泛,用真武汤扶阳镇水。
  还有,心下悸,欲作奔豚的,是肾阳虚不能蜇藏,肾水有上凌的趋势,当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降冲镇水。
  此外还有用烧针疗法,针处被寒,导致奔豚发作,气从小腹上冲心的,与桂枝加桂汤以镇冲气,暖水脏。
又有水停胃中,汗出不渴的,可用茯苓甘草汤温胃散水。
  伤阴,轻的仅仅是津液轻度耗损,如发汗后轻度口干,或暂时小便量少,可以静待津液恢复,不治自愈。较重的则耗阴伤血,如发汗后身疼痛、脉沉迟的,用桂枝新加汤益血和荣卫;脚挛急的,用芍药甘草汤养阴舒筋。特别是内因已有蕴热的患者,发汗伤阴之后更容易化热化燥,加速其专属阳明。如大汗出、脉洪大、口干舌燥的,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。发汗不解、反蒸蒸发热的,与调胃承气汤釜底抽薪。
  阴阳两伤的,当扶阳与益阴兼顾。如“发汗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”,用茯苓四逆汤。方中四逆汤扶阳,又加人参茯苓,养阴益气以安神。又如“发汗病不解,反恶寒者”,也是阴阳两虚,与芍药甘草附子汤,方中芍药甘草益阴,附子助阳。
  (2)邪陷 邪陷是与伤正分不开的,正气不伤,邪气就不能内陷。邪陷多是误治造成的,但也有自然演变的。邪陷后的变证,有协热利、虚烦、痞、结胸等。
     1)协热利 协热利是表邪未解,而同时又出现下利的症状。下利有寒利、热利的不同,所以治法也不同。如太阳病,外证未解,而数下之,以致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,表里不解的,是挟热寒利,当温中和表,桂枝人参汤主之。太阳病,桂枝证,医反下之,遂热利不止,脉促、喘而汗出的,是挟热热利,当清里解表,葛根芩连汤主之。
     2)虚烦 虚烦是邪热乘宗气之虚陷入胸膈所致。邪热内扰,所以心烦不眠,甚至反复颠倒,心中懊恼。进一步还可能胸中窒塞、心中结痛。但未与有形之痰水相结,所以心下按之不硬。本证舌苔黄白厚腻,多伴有身热不去。治疗应清热除烦,栀子豉汤主之。呕者,栀子生姜汤;气息不足,栀子甘草汤;下后心烦腹满者,是气机不畅,栀子厚朴汤;大下后身热不去、微烦、上热下寒的,栀子干姜汤。
     3)痞 痞是患者自觉心下满闷,痞塞不通。有气痞与痞硬两种。气痞都是胃部受下药挫伤后,无形之热,郁聚心下所致,所以虽觉壅闷,但按之不硬。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泄热消痞。兼有恶寒的,当辨清是表未解,还是表阳虚。表未解的多兼有表热,当先解表,后攻痞;表阳虚的,是无热汗出,当用附子泻心汤。痞硬则与前者不同,它是脾胃气机呆滞,脾不升清,胃不降浊,以致湿浊壅聚心下,所以按之较硬,但不是石硬。清气不升,浊气不降,就会兼有呕吐或泄泻。治法当健脾和胃,辛开苦降,用半夏泻心汤。兼伤食干嗳食臭的,用生姜泻心汤。吐泻过于急迫,干呕不止,心烦不安,下利频繁的,用甘草泻心汤。
  此外,还有一种痞硬,即不吐,又不泄,却嗳气不止。嗳出的气,又没有伤食的气味。
  4)结胸 结胸是邪热内入与痰水相结。根据病情的轻重,可分为大结胸和小结胸。大结胸证或结在胸中,或结在心下,或连及小腹,按之石硬,疼痛拒按,不不按亦痛。并兼有短气、懊恼、烦躁等症,脉多沉紧。治法当泄热逐水。结在胸中偏上的,用大陷胸丸;结在心下或下连小腹的,用大陷胸汤。小陷胸证,正在心下,范围较小,按之则痛,不按不通。这是热与痰结,脉多浮滑,当用小陷胸汤荡痰除热。
  此外还有寒实结胸证,它是寒痰内结,并无热邪,所以虽然硬通,却没有燥渴、头汗、苔黄灯阳热症状。应用温下法,予以三物白散。(桔梗3分巴豆3分贝母3分。温下寒实,涤痰破结。用于治疗肺部疾病)。
    四、汗法综述
  太阳病中的全部或夹证中的一部分,其治法都是为了纠偏救弊,而不是太阳病的正治法。太阳兵的正治法只是发汗。所以要掌握太阳病的治法,只要把发汗作一归纳就够了。
  (一)太阳病发汗,首先要辨脉辨证
  发热、汗出、恶风、脉浮缓的,是卫强荣弱,宜桂枝汤。
  发热、恶寒、无汗、脉浮紧的,是卫强荣不弱,宜麻黄汤。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脉象。桂枝汤的主脉是浮弱,如果脉象浮弱,就是无汗也得用桂枝汤。麻黄汤的主脉是浮紧,如果要用麻黄汤,除了要有无汗这一症状外,脉象至少也得浮而不弱。各方的主脉,也就是另一方的禁忌脉。
  (二)方剂随证灵活加减 
  例如桂枝汤的加减方就有:加厚朴、杏子,加附子,去芍药,去芍药加附子,加葛根汤等。就连葛根汤,也是桂枝汤加葛根、麻黄而成。又如大青龙汤、小青龙汤,都是麻黄汤的加减方。桂枝麻黄各半汤、桂枝二麻黄一汤、桂枝二越婢一汤,又都是二方合成的复方。所以只有灵活加减,才能适应各种特殊的情况。
  (三)发汗应掌握先后缓急
例如表兼里实的,要先汗后下,否则就有邪随下药而内陷的可能。表兼里虚里寒的,应先温补,后发汗,或温汗兼行,或补中寓汗。不然就会发汗伤阳,里寒更重,出现吐、利、腹胀满等。
  (四)掌握禁忌症
发汗须有充足的津液,并由阳气来鼓舞。因此,凡阴虚、血少、阳虚、里寒的患者,都忌发汗。必须发汗时,需要配入其它益阴或助阳的药物。
  (五)熟悉汗解的几种可能
  太阳病除了服药发汗以外,还有可能正气恢复,外邪自解。这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。
  1、不战不汗出而解者,这是邪衰正复,阴阳自和。
  2、不战而汗出者解,这是正气充实,邪衰不能与正气相争。
  3、郁冒汗出者解,这是正气稍虚,邪又不重,所以汗出不甚顺利。
  4、战而汗出者解,这是正气本虚,驱邪吃力,所以发战。
  5、发狂而汗出者解,这是外邪较重,正气由虚转实,两不相容,所以出现狂汗。
  后两种作汗形式激烈,得汗则生,不得汗则危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黄衍强    2014年4月15日)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建设路688号 YanQiang.Net CopyRight 2010-2018,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533-5180730 5161706 传真:0533-5164641 邮箱:yanqiangyiyuan@qq.com
淄博延强医院版权所有鲁 ICP备12018454号-1
鲁ICP备1201845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