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浩:治疗慢性胃炎的新思路

时间:2011-04-13 14:41来源:淄博延强医院录入:admin点击:次 

一、概述

   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,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,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,以致粘膜发生改变,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,甚至消失。本病十分常见,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%~90%,男性多于女性,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。

     按胃镜形态学观察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、萎缩性、肥厚性胃炎和伴有其它病的胃炎。所谓肥厚性胃炎,过去由胃镜诊断者未能被活检病例证实,因而目前该名词已废弃不用。现在大多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、萎缩性及胃萎缩。

二、胃的神经

    胃的神经按神经纤维性质主要包括内脏运动(传出)纤维和内脏感觉(传入)纤维两种。其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脊髓T6~T8节段的中间外侧核。副交感神经,来自迷走神经,其节前纤维始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。

三、病因病理

    慢性胃炎的发生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。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。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。如:长期饮浓茶、烈酒、咖啡、过冷、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或长期大剂量服非甾体类消炎药、(消炎痛、阿司匹林)等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,破坏粘膜屏障。而根据针刀医学研究认为:慢性胃炎的根本原因不在胃的本身,而是由于软组织损伤和相应胸椎的移位,使控制胃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牵拉和卡压,使胃的主要生理活动功能下降所引起的,或者是由于胃本身劳损造成的微循环障碍和有关组织的软缩,或者是由于控制胃的电生理线路的功能发生紊乱所引起的。

   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可以使胃本身的新陈代谢减慢,因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。这是它的根本病理变化,至于它所表现出来的炎性反应,只是胃的应急反应而已。针刀医学的这一理论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。

四、治疗依据的理论

    一是根据针刀医学关于脊椎区带病因学的理论,二是根据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理论,三是根据内脏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来治疗。

【治疗】

    属于相应椎体有移位者,根据X光胸椎的正侧位片,T5-7处可找到阳性点,施松解术并配手法。

    属于脊椎区带的软组织损伤,其范围亦在T5-7的上下、左右,找阳性点松解。

    属电生理功能紊乱者,在胸前、肢体及T11与T12、L1处找点治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典型病例】

     李某、女、40岁。时常有上腹隐痛、餐后饱胀、反酸,形体消瘦、乏力,血色素80g∕L,两年前被诊为萎缩性胃炎伴贫血。由她的朋友介绍前来治疗。在背部选择阳性点、腹部常规穴治疗5次后诸症消失告愈。半年后随访未复发,血色素亦保持在正常数值内。

    针刀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诊断,除了依据现代医学检查所提供的胃本身的病理变化情况以外,主要在于进一步寻求慢性胃炎的根本病因。再根据上述三项治疗依据进行对症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的效果。  
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建设路688号 YanQiang.Net CopyRight 2010-2018,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533-5180730 5161706 传真:0533-5164641 邮箱:yanqiangyiyuan@qq.com
淄博延强医院版权所有鲁 ICP备12018454号-1
鲁ICP备12018454号-1